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对全市河湖长制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视察,助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此次专项视察选择在7月中旬开展,既考虑到夏季河流水量变化对生态监测的必要性,也考虑到汛期防汛工作重要性。
视察组先后深入湟水干流、北川河等重点河(湖)沿线,通过深入河湖一线、实地察看、走访询问等方式,采取“听、看、问、查”详细了解各级河湖长履职、智慧巡河平台建设、水污染治理攻坚及“河湖长+”模式创新等工作进展,全面掌握河湖长制落实的真实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视察组指出,西宁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水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将河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探索“党建+河湖长制”“河湖长+林草长+生态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民间河长”等创新机制和工作模式,采取“一河(湖)一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至6月,全市空气优良率达91.7%,小峡桥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湟水流域已成为斑头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乐园。在2024年青海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我市均取得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这主要是多元创新机制构建河湖治理新格局和强化问题导向持续攻坚环境整治所取得的成果。
视察组强调,西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水资源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特别是近期要利用河湖长制压实巡查整治责任,深化湟水河、水库(湖泊)等隐患整治,用智慧水利APP提升应急响应,健全联防联控,实现河湖隐患动态清零与汛情高效应对。进一步健全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加强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强化湟水流域协同治理和执法监管,持续巩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治理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高地提供坚实水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