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在挚爱的教育路上幸福前行

——记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王秀丽履职风采
发布时间:2018-06-14新闻来源:

在挚爱的教育路上幸福前行

        ——记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王秀丽履职风采

 

2016年,当全票当选西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时,王秀丽激动地说:“我只是在用心履行教育人的职责,西宁市人大代表这么高的荣誉和担当,我行吗?”一句“我行吗?”,有惊喜、有率真,更有深深的压力。谈及代表履职经历,王秀丽谦虚地说:“在三尺讲台上,我是授业解惑的老师,但在履职路上,我还是个学生。”

王秀丽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座谈会,聆听社会各界人士高屋建瓴发言时的由衷赞叹,第一次参加人代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内心的忐忑,第一次撰写建议时由于调研不足、视角狭小等原因而无从着手的困顿……她深深意识到,当好人民的代表并不是开开会、举举手那样简单,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履行好这份责任,仅有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勤练内功、沉下心去广听民意,提高综合素质,才能践行为民代言的承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王秀丽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并通过阅读《中国人大》《西宁人大》等专业刊物,不断拓宽视野,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向书本学习的同时,她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走进社区,倾听选民的心声,体恤老百姓的苦与乐;走进工厂,了解我市微小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在大街小巷,做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忠实参与者……

“作为一名教师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王秀丽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自从当了人大代表以后,她时刻想着怎样为教育多办实事、好事,无论工作多忙,代表会上能全情参与每一项活动,积极传达百姓心声,帮助政府出谋划策。“由于家庭等原因,东区的孩子有许多短板,我要尽力为他们多做些什么,能弥补一点是一点。”朴实的话语中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对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她时刻关注着学生、学校及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为此,她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和走访调研,提出了扶助贫困家庭应更关注精神需求的论点,提出了《实施“未来之星”培养计划,助力贫困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建议,在建议中,她用生动的案例说明:在常规帮扶的基础上,给贫困家庭子女以希望,培植其自信心并产生改变家庭、改变自己的精神动力应该比物质相助更重要。只有孩子有出息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她提倡以区域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合承担,以各校为实施单位,全面推进以面向贫困家庭子女为主的 “未来之星”培养计划。

教育兴才有民族兴。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王秀丽今年的建议内容依然落在教育上。她说,随着“二胎”政策的出台,城区幼儿人数成倍增加,但是目前,不少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存在着场地小、规模小等问题。她和教育界的其他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大公立幼儿园投入的建议》,并跟随城东区人大常委会一行,调研了区属近50所幼儿园,提交了较详尽的调研报告,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答复。

在一年多的履职中,王秀丽深深认识到:让选民的期盼、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反映,当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有人操心、有人关注、有人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拉近感情、走进民心,才能真正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作为人大代表,她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执着地耕耘、探索、追求着。


相关新闻